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简体中文
  首 页 政务公开 服务大厅 公众参与 特色栏目    
   今天是:  
 
业务学习
业务学习
财政论坛
财政小知识
 
 
您的当前位置:365备用网址 >>> 特色栏目 >>> 学习园地 >>> 业务学习
王宏安在全市财政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信息来源:宜春政府网  更新时间:17-03-27 16:03:00
收藏
打印
关闭
字体:【  

(2017 年2月23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自从中央实行八项规定,要求精简会议、改进会风以来,市政府就不再召开部门年度总结性质的会议,我也基本不参加以部门名义召开的年终总结大会。但是,前几天,良友邀请我来参加这个会议,我当即就同意了,理由很明确,一方面是财政工作非常重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非常关注财政工作,二来是财政干部非常辛苦,所以,我很有必要来看望慰问大家,也很有必要来参加财政系统这个会议。

  今天上午,会议传达学习了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表彰了先进单位和个人,总结了去年全市财政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下午还要座谈讨论,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会议内容很丰富,会议安排很紧凑,体现了市财政局务实、高效、规范的一贯作风。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好的作风、好的氛围,各级财政部门才得以积极顺应发展新常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学理财、锐意进取,在过去的一年,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进一步”:

  一是全市财政收入进一步增长。2016年,全市财政部门克服经济增速放缓和国家各项“降成本”政策实施的多重压力,推动了财政运行平稳增长,财政总收入同口径增长1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0.9%,均高于年初预期;特别是进一步做实了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83.2%,结构趋于优化,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了稳中有进、提质增效。

  二是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集中体现在“四个充分”上,即:财政的杠杆效应发挥得很充分,以少量的资金撬动了257亿元的真金白银;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念贯彻得很充分,投入300多亿,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支撑了市政府十类民生项目100件实事的完成;降成本的政策落实得很充分,仅“营改增”改革就为企业减税19亿元;把财政大服务的理念贯彻得很充分,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等一系列调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有分量、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三是科学理财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财政部门围绕全面深化财税改革各项要求,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预决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和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绩效评价有效推进,债务管理日趋规范,财政部门依法理财的水平不断提高,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打造了一支优良的财政干部队伍。

  总之,2016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全市财政工作取得了令人欣慰的好成绩,财政改革呈现出许多新亮点,成绩取得非常难得,财政系统功不可没!比如,市财政局在全省财政系统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二,万载在100县市中排第三位,如果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都能这样的话,那我们市里的各项工作肯定都能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还有,在市“双优”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的全市评机关、评岗位“双评”活动中,市财政局连续几年都被评为第一名,成绩非常难得。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财政工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2017年,是全面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本届政府全面履新的开局之年。在新的形势下,财政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财政部门要深入领会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认识,稳中求进,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着力解决好新常态下“怎么看、怎么干、怎么落实”的问题,不断推动财政工作迈上新台阶。关于2017年的财政工作,刚刚良友局长已经进行了详细部署,很有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我完全赞同,就不再重复讲,希望大家抓好执行、强化落实。下面,紧扣发展新常态,我就进一步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再谈几点意见。

  一、要深刻认识增收新常态,靠产业支撑稳增长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我们谋划和推动2017年的财政工作,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把财政工作置于经济工作的大盘子,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增收压力。去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形势和税制改革影响,我市财政收入由“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阶段步入个位数增长时代,大家都感受到了压力。从今年情况来看,增收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一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民间投资增速在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回升,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难以持续,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二是省里今年将理顺省以下财政体制,将省属企业税收下划至所在地,实行“属地征管,分级入库”,省级按主体税种实行分税制,增值税分享地方部分的10%,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分享地方部分的20%,这本是件增收的好事,但较兄弟市相比,我市省属企业较少,无形中就增加了压力;三是随着降成本、优环境行动的深入推进,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各项企业减负措施对财政的减收效应将逐步显现;四是随着环保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和去产能持续推进,许多高耗能的传统产业面临关停,也将对财政增收造成一定影响。压力面前,容不得半点懈怠,更需我们主动作为,这样,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实现稳增长、争进位。

  另一方面,要全力做大财政蛋糕。作为欠发达地区,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保持高于全国、全省的增速,加快发展始终是我们的硬任务。所以,在清醒认识增收压力的同时,我们更加要主动适应、积极作为,谋求新常态下的更大作为,力争实现弯道超车。我们说,产业兴则经济兴。要继续保持稳增长,关键在于产业支撑。各级财政部门要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切实转变抓收入的理念,既要注重组织财力,更要注重培植财力,通过大力培植有发展潜力、有增长后劲的企业,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做强,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做大,促进财政与经济良性互动,不断夯实财源基础、提升收入质量。工业、农业、旅游服务业升级一直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战略,这个月初,市里召开了“三升级”大会,吹响了未来三年产业升级的号角,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三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统筹好资源和要素,强化好政策和举措,引导本地主导产业、主体税源,尤其是在推动首位产业、支柱产业加速发展上积极筹谋,全力支持工业两产一水、农业六大特色产业、旅游服务业“一核一区两带”发展,使各项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就业增长的重要渠道、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

  二、要准确把握支出新常态,靠科学统筹保民生 

  随着财政支出呈现刚性增长,我们在座各位局长应该普遍有一个感觉,就是“手头太紧”,现在我们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和财政收入放缓的状况短期难以改变,这种缺钱的感觉将会成为一种新常态。在蛋糕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切蛋糕就显得十分重要,关键是要科学统筹,切实把钱用在刀刃上。

  一方面,要注重科学统筹,坚守“保”的底线。今年1月22日,财政部出台《关于切实做好2017年基本民生支出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合理界定基本民生范围,将财政资金重点用于保障基本民生,基本民生也要坚持量力而行,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我理解,这实际上是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尽力而为。继续完善民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财政民生投入,保障好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基本民生实事,比如,我们《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10件民生实事,要必须毫不犹豫予以保障,按进度将资金落实到位,使全市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钱袋子”的现实条件,立足于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多做雪中送炭之事,不为锦上添花之举,做不到的事不要急于求成,尤其在政策扩围提标时,不做过多过高的承诺,不搞一刀切,做到“帮穷不帮懒”。三是要有保有压。财力有限、市场无限,财政该管的我们一定要管住管好,但也不可能一兜到底,要厘清财政与市场的边界,区分公共性的层次,有保有压,探索将公共服务交给市场和社会,避免大包大揽。比如在养老方面,引入政府购买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探索医养融合等方式,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在垃圾和污水处理方面,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城市管护方面,推向市场,通过招投标竞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等。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不仅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更能够起到减轻政府和财政压力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善于借力发力,增强“保”的能力。在现有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办好一些大事、实事,需要财政部门创新思维方式,强化运作、借力而上,多渠道筹集资金。要善于争取政策。现在,国家、省宏观政策有一个明确转向就是不再搞普惠的“大水漫灌”,而是更加注重定向的“喷灌”、“滴灌”。这就要求我们在跑项争资时,要更加注重精准发力,找准本地发展实际与上级支持方向的契合点,定向发力,吃透政策,把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提出的争资项目要和国家支持的重点高度一致;尤其是要注重用好国家级、省级平台,如昌铜生态经济带、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在大的平台内去争取上级的政策、资金支持,往往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善于经营资产。现在中央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要求非常严格,政府传统的举债方式、融资渠道不复存在;而当前市、县融资平台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要实现市场化融资,就必须对国有资产、资源和分散的投融资平台优化整合,使存量资源和沉滞资产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对国有资产、资源和分散的投融资平台优化整合,发挥资产资源最大效能。要善于运作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说到底,就是要运用市场机制扩大资金规模。去年市财政运作成功的绿色发展基金,就是个很好的创新,用10个亿的资金,撬动90亿的社会资本,1:9的撬动比例,放大效应是巨大的;今年,市里还将撬动社会资本设立30亿元锂电产业基金、30亿元中医药产业基金、40亿元城市发展基金,操作模式各地可以借鉴。近期,市政府也印发了《关于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30条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抓好落实,进一步创新举措,全力发挥财政杠杆职能,力争每年撬动500亿元以上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推进政府重大项目实施。

  三、要深度融入改革新常态,靠改革创新要动力 

  我们说,改革出活力,创新出效益。要做好财政工作,必须要向改革创新要出路、要活力、要效益。大家也知道,财政体制改革是“十三五”期间财政工作的“重头戏”,中央明确,“十三五”期间要基本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财税改革目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方案。这意味着被视为财税体制改革“最难啃骨头”的央地财政关系改革将全速推进,预计今年将有一系列重大财税体制改革的措施出台,我们务必要密切关注、及时跟进。下午,还将套开财政改革工作座谈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这里我简单点个题。

  一要持续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与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特别是2014年,《预算法》进行了修订,对财政预算管理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明确要建立全口径预算机制,将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强化存量资金统筹使用;要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规范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预算周转金;对预算公开的范围、主体、时限作出全面严格的规定;按照疏堵结合、“开前门、堵后门、筑围墙”的改革思路,强化了政府债务管理;坚持硬化预算约束,务必讲求绩效。这些要求,我们财政部门有的已经落实得很好,有的即将启动,有的还在计划中,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还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统一部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对已经落实的,如预决算公开等,要把功夫下在社会面引导上,形成合理改革预期;对即将启动的预算改革,要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对计划中的预算改革,要提前筹备、着手破题,把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二要及时跟进税收制度改革。目前,在几大税制改革任务中,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已实现地区和行业全覆盖,在税收划分上,中央和省也均已进行了调整。同时,今年是“营改增”全面试点的第一个完整年度,相比上年减税规模可能会更大,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抓好分析调度,协同税务部门强化好税收征管的衔接。在房地产税方面,今年一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到“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在房地产税等方面探索创新;在环境保护税方面,《环境保护税法》已于2016年12月通过,将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但尚未明确税收归属;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今年可能将进行首次修正;在个人所得税方面,今年预计将提出改革方案。对此,各级财政部门要深入研究,加强研判,既要积极主动、未雨绸缪,做好基础性工作;又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准备应急预案,做好应对任何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

  三要主动对接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是今年财税改革的重心。2016年8月份,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适度加强中央的财政事权,保障地方履行财政事权,减少与规范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并明确将部分适宜由更高一级政府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由基层政府上移至省级政府,避免将过多支出责任交给基层政府承担。综合“营改增”改革后地方财力上移的情况来看,按照财权、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本轮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改革,以及省以下财政关系调整,将侧重于上移事权和支出责任,这项改革事关地方财力、事关地方发展,各级财政部门务必要认真琢磨,仔细研究,在政策制定、资金投放时,要有所考虑,眼光要放长远,结合改革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

  四、要主动适应监管新常态,靠规范管理保安全 

  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财政监督不仅是财政部门自身推动和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重要保障,也是监督财政资金去向的一双“火眼金睛”。2016年,全市财政支出436.7个亿,是2011年的两倍还多,如何保障如此庞大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确保各项政策执行到位,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和挑战,财政监督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一要认清形势,搞清楚“为什么要加强监管”的问题。一方面,这是贯彻落实法律规定的必然要求。新《预算法》,说到底,是一部由 “帮助政府管钱袋子”的法律,转向“规范政府钱袋子”的法律,该法颁布实施后,对财政监督作出了详细规定,财政工作面临的法律约束将越来越严,财政部门实际上是从管理主体,变为被监督对象,财政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的财政业务,而是集管理与监督于一体的大财政。落实新预算法的要求,适应“大财政”的转变,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监督。另一方面,这是保护爱护干部的必要之举。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对领导干部的问责和追责越来越严。据了解,2016年,全省市县财政部门共发生违法违纪48起,其中违法案件占19%、违规违纪案件占81%;在去年全省民生资金监督检查中,我市有2个县“零申报”,结果省里来检查,还是发现了问题,搞得非常被动,最后弄得多名财政干部被问责,令人十分痛心。我想,如果我们把监督工作做到位了,及时“拉警报”、 及时对症下药、自我整改,“零申报”兴许就能更加理直气壮,我们的干部兴许也不会受到处理。我们要从省内外、市内外发生的类似案件中得到警示、举一反三、防微杜渐。我们常说“把纪律挺在前面”,实际上是一种内部容错纠错机制,就是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防止“小违纪”演变成“大违法”,从而保护我们的干部,保护我们的同志。

  二要找准定位,弄明白“到底要监督什么”的问题。财政监督与审计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财政监督参与财政管理,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治未病”,也就是说通过财政监督来发现问题,从而完善财政体制机制,尽量避免在未来出现问题。我们财政监督部门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站在更高层面上定位工作角色,主动融入到财政管理当中和财政工作业务流程之中,补齐财政部门内部特别是资金分配部门“重分配、轻管理”的短板,解决财政部门自身“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弊端。从监督范围来看,不仅仅是对财政资金的监督,也包括对财政收入、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信息以及社会财经秩序等管理的各个环节;从监督对象来看,不仅要对财政部门内部分配部门进行监督,也要对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部门进行监督,实现全方位、无死角,切实充当好财政运行管理的“第三只眼”和“安全阀”。

  三要讲究方法,解决好“怎样来加强监督”的问题。我想无外乎是落实好四个方面:一是落实好“一把手”负责制。财政部门特别是“一把手”要加强对财政监督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听取财政监督工作汇报,对于重大财政监督工作要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二是落实好财政“大监督”机制。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要始终紧扣财政资金流向和财政管理路径,实现全过程、全口径、常态化监督,特别是预算监督,要按照业务流程,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绩效评价的各个环节。三是落实好财政内部控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当前,由财政监督部门牵头实施的财政内部控制工作,正是从源头上实现“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防控廉政风险和财政业务风险的重要举措,必须不折不扣抓实抓好。四是落实好监督成果运用机制。善于发现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要注重监督成果的运用,举一反三,推动现有政策制度的修订完善,堵塞资金管理漏洞。

  最后,我要特别指出的是,全市财政系统这支队伍,是一支靠得住、过得硬,堪当大任、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希望各级财政部门继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一要以“忠诚”立己,在信任下真正“靠得住”。对好干部的评价标准,习总书记将其归纳为“忠诚、干净、担当”,其中忠诚是第一位的,没有对党的绝对忠诚,我们就会丢了“魂”、失了“根”、迷了“路”。财政既是经济范畴,更是政治范畴,所以,财政部门既要强化抓“财”任务,更要突出“政”字文章,绝不能有“财”无“政”。这就要求各级财政干部务必坚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首要的政治品格,铸入思想、渗入灵魂、践之于行。二要以“实绩”正己,在重托时真正“担得起”。理财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和学问,对财政部门来说,领导班子的能力强不强、战斗力高不高,关键看收入指标增速高不高、资金运作能力强不强、支出保障跟不跟得上。在新常态下,我们财政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时刻保持能力不足、眼界不够的恐慌感和危机,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努力克服知识结构老化、思想认识僵化的问题,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破解新难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和创造性,争做财政工作的“行家里手”。对已经定下的事,要咬住不放、一抓到底、久久为功。现在已经是2月底,再过个把月就要交账一季度,良友同志和我们每位领导同志要时时把指标放在心上,全力冲刺目标,确保首季“开门红”,不负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和期望。三要以“法纪”律己,在考验中真正“过得硬”。所有管人、管钱、管物的部门,都是权力比较集中的部门,也是容易出问题的部门,财政部门的岗位特点、岗位职能,决定了必须把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来抓。在工作中一定要有坚定的原则性,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任何一笔开支,都要经得起最严格的监督,受得住最严格的审计,防微杜渐、洁身自好,巩固提升财政形象。

  同志们,新开局要有新作为,新起点要有新高度,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奋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在建设美丽宜春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再作贡献!

 
365备用网址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网站帮助 | 联系我们
    主办:365备用网址  承办:365备用网址  赣ICP备08100672号
  技术支持:365备用网址信息中心 联系方式:caizheng_xxzx@jxf.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