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着力发挥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的保障作用。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实行贫困群众低保全覆盖;建立低保标准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低保对象收入增幅;重点关注保障重度贫困群众,逐年提升常补对象占低保对象的比例;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与医疗、残疾人保障制度的衔接。
二是落实健康扶贫政策。紧紧围绕让农村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更好防病”要求,进一步健全大病保险制度和重大疾病救治制度,全面落实健康扶贫“五条保障线”政策,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和保障,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大力开展健康促进活动,优化贫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加强贫困人口健康管理,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行市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服务;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提供健康管理和签约服务。
三是发挥教育扶贫作用。按照精准识别、分类施策原则,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到户、到学生的教育精准扶贫平台,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毕业,按奖、贷、助、补、免等资助政策给予多元资助,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现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全覆盖。
四是着力就业帮扶举措。着力实施“雨露计划”,引导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贫困群众增加务工收入。通过适当整合培训资金,大力开展种养、普工等实用技术培训。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引导就业,开展就近结对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开发扶贫就业专岗保障就业。加强农村劳动者实用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帮助其掌握致富技能、本领。
五是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把扶持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作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突破口,通过信贷贴息、专项扶持和项目支持等方式,对重点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扶助。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宜工则工,因地制宜发展扶贫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发展贫困村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承包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推进“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六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贫困村为重点,着力解决贫困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区域发展环境,显著提升发展能力。大力开展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重点实施“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使贫困村网络通信、卫生室、综合文化活动室全覆盖,村民过上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卫生厕、住安全房、享受现代服务的新生活。
(高安市财政局 陈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