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简体中文
  首 页 政务公开 服务大厅 公众参与 特色栏目    
   今天是:  
 
领导文稿
财政概况
领导分工
机构设置
主要职责
领导文稿
 
 
您的当前位置:365备用网址 >>> 政务公开 >>> 走进财政 >>> 领导文稿
局党组书记、局长林良友同志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12-02-10 11:38:00
收藏
打印
关闭
字体:【  

开拓创新  主动求为

在建设幸福宜春新征程上奋力实现财政工作新跨越

——在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林良友

2012210日)

 

 

同志们:

按照会议议程,现在召开财政分会。分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传达贯彻中央、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全市财政工作,部署2012年财政工作,推动全市财政事业实现新跨越。关于全国、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会上已印发相关材料,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就2011年全市财政工作情况向大家报告,并围绕贯彻落实谢亦森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围绕贯彻落实蒋斌市长和李江河常务副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就做好2012年全市财政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齐心协力,真抓实干,2011年全市财政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赶超发展不动摇,支持经济发展,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进改革,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财政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主要呈现六个特点:

(一)财政收支跨越发展

——收支总量全面三年翻番。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49.1亿元,增收首超40亿元,达4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2.3亿元,增收达26亿元。财政支出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15.1亿元,增长25.3%。市、县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全面实现三年翻番。

——收入增幅在省站前列。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长38.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9.3%,增幅均创分税制以来新高。两项增幅在全省均排第3位,均比上年前移6位,实现“站前列”。

——市县财政均上新台阶。实现县县财政收入过4亿元,其中过10亿元县市区6个。丰城市首次突破30亿元,达到34亿元;樟树市首次突破20亿元,达到23.2亿元;高安市首次突破15亿元,达到15.5亿元;上高县、万载县首次突破10亿元,其中万载县超预期实现6亿元到10亿元的大跨越,成绩难能可贵。市本级突破18亿元。

——乡镇财政实现新突破。全市财政总收入过1000万元乡镇(街办)167个,比上年增加20个,占乡镇总数的9成。其中,过5000万元乡镇(街办)36个,比上年增加15个;过亿元乡镇(街办)9个,比上年增加1个(丰城市泉港镇),其中过2亿元乡镇(街办)3个,丰城市尚庄街办、河洲街办首次突破2亿元。

(二)财源建设成效明显

2011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把培植财源增强后劲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做到“四个”着力:着力支持工业发展。全市安排支持企业发展资金14.1亿元,及时兑现工业园区各项优惠政策;市本级新增安排2000万元三年强攻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县(市、区)工业园区建设。着力加强信用担保。共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5亿元,有效帮助企业化解了资金周转难题。着力帮助企业争资。成功为经开区福斯特新能源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争取到财政部清洁发展委托贷款5000万元;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2100万元,比上年净增1900万元,补助县(市)由1个增加到5个;为全市15个淘汰落后产能项目申请到中央财政奖励资金2847万元;为全市工业园区争取到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奖代补省级补助资金840万元;为全市中小企业争取项目资金5136万元等等。着力支持创新创业。全市安排科技支出1.5亿元,增长33.5%,大力实施了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共培育市级创新型企业40家,新增省级创新型企业6家,开发国内领先水平的新产品19个。全市发放小额贷款5.1亿元,支付贷款贴息2336万元,支持个人创业贷款3.9亿元,扶持创业7877人。一系列举措的落实,支持了企业发展壮大:2011年,全市工业园区纳税达 61.6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1.3%;全市年纳税过亿元企业达到7户,其中:樟树市四特集团年纳税首次突破5亿元。

(三)民生保障显著增强

全市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51亿元,比上年增长31%,高于财政支出平均增幅6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70.2%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八大方面97项指标和公共财政政策70件实事,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突出完善社保体系,落实了一系列社保提标扩面工作。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均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失业保险每人每月提高150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月增加158元。此外,提高了城乡低保补助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补助标准。樟树市、高安市、宜丰县、奉新县、上高县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市新农保参保县市达到8个,新增参保人数177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达37.3万人。全市安排低收入群体财政补贴配套资金1922万元,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7373名手工业联社未参保人员、3820名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14524名城镇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发放了生活补贴。突出化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全市教育支出42.7亿元,增长48.9%,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20%,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全市累计完成“校安工程”投资4亿元,开工学校610所,竣工学校达到530所;拨付高校、高职以及高中、中职技工学校助学金和免学费资金2322万元。全市医疗卫生支出达1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7%。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基本医疗保障,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率先在全省实现新农合支付方式全覆盖,参合农民突破400万人,参合率达98.3%在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效缓解了“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全市住房保障支出8.6亿元,比上年增长75.4%。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如期完成。突出农民增收,全面落实了强农惠农政策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34.8亿元,增长24.9%通过“一卡通”发放财政惠农补贴资金16.83亿元,其中“家电下乡”补助8380万元、“家电以旧换新”补助1820万元、“汽车以旧换新”补助6984万元、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5.39亿元。此外,拨付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1232万元,继续支持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突出解决特殊困难,完善了弱势群体社会救济机制全市共配套农村危房改造资金1500万元,为8556户困难群众新建、维修住房,房屋竣工率达54.3%。通过财政补助,对全市341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1名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免费救治。建立和完善了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全市垫付抢救费用220万元,丧葬费275万元,131人次获得救助。所有这些,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四)财政改革持续深化

着重推进和深化了八项改革:部门预算改革持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在所有县(市、区)全面推行,市本级2011年实现政府工作部门预算上人代会接受审议全覆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在全市全面实施。其中,铜鼓县被列入全省乡镇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试点县。“公务卡改革取得新进展。市本级党政机关32个单位实行了“公务卡”改革,累计发卡330张,上高县和袁州区也积极开展了“公务卡”改革试点。规范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工作,所有县(市、区)均按上级要求抓紧落实,8个县(市、区)按规定标准全面落实到位。“管采分离”的政府采购体制运行更加规范。全市政府采购达7.61亿元,节约资金1.44亿元,资金节约率为15.9%。基建投资评审继续完善市投资评审中心共审核工程决算项目376项,核减不合理资金7243万元。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继续扩大。新增了樟树、万载两个试点县(市),全市试点县(市、区)达到9个。进一步深化了信息化改革。做好财税库银联网工作,进一步推进非税收入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规范了税收收入电子缴库管理;“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大平台启动,实现财政业务上下联网,资金网上运行、网上监管;市本级借助信息管税平台,强化了税源监控。

(五)财政监督不断强化

财政资金安全大检查落实到位。全市203个财政机构全部参加自查,自查财政专户1655个,涉及资金108.66亿元;1606个预算单位参与自查,自查资金账户1902个,涉及资金22.84亿元。财政专户归口统一管理落实到位。全面落实了财政专户清理与规范工作。全市共清理撤并财政专户961个,撤并率达52.1%,清理归并后各级财政专户数控制在省厅下达的控制数之内。“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落实到位。全市共查处“小金库”40个,涉及金额910万元。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落实到位。全市共查出违纪金额6911万元,处理处罚单位36个。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检查落实到位。全市1189个预算单位开展自查。市本级对20多个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民生资金监督检查落实到位开展了对2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07年至2010年学生申领国家助学金补助的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11所违规学校进行了处理处罚,其中责令退还违规多申领的助学金76.05万元,罚款6.98万元。支出绩效考评落实到位。对农村文化专项资金等多个项目支出按计划开展了绩效考评工作,加强了资金管理。

(六)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各级财政部门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着力破解难题,强化参谋助手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效能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大力推进“发展提升年”、“产业提升年”活动,在省检查组考评中获得较高评价,并被市委、市政府表彰。跑项争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及时通报沟通跑项争资信息,加强考核奖励,全市争取各类专项补助资金55.8亿元。财政调研工作取得新成效。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市局机关撰写有建设性意见的调研报告20多份,其中《关于全市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报告》等多份报告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注或批示。创先争优工作取得新成效。通过开展全市财政系统“学准则,守准则,反腐倡廉,为民理财”主题演讲比赛,唱红歌为党的90岁生日献礼,学习沈浩、张学森同志先进事迹等活动,弘扬了正气,激发了干劲,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2011年,全市财政系统获得省、市以上荣誉称号达30多项,其中:市财政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发展提升年”活动优秀牵头单位、2006-2010年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等,丰城市财政局被财政部表彰为2006-2010年全国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袁州区财政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西省第十二届文明单位,高安市财政局被省财政厅表彰为“十一五”全省财政系统先进单位、全省财政监督综合先进单位,上高县国库会计核算中心被团省委表彰为青年文明号,奉新县财政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全市五五普法先进单位,铜鼓县财政局被省财政厅、省人保厅表彰为全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万载县财政局被省财政厅表彰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靖安县财政局被省财政厅表彰为2010年度全省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一等奖,樟树市、上高县、宜丰县财政局被省财政厅表彰为2010年度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先进单位等等。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深深感到,财政事业的每一点成绩,每一个进步,都是全市广大财政干部辛勤工作,合力拼博的结果,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市财政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建设“幸福宜春”的要求相比,我市财政收入总量和人均值还比较小;刚性支出快速增长与财力增长相对较缓的矛盾继续存在,收支平衡压力较大;支出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民生保障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财政精细化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监督“缺位”难题还有待进一步破解;资金使用绩效还需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在奋力赶超中用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抓住机遇,奋力赶超,努力把2012年财政工作推上新台阶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幸福宜春”建设步伐,推进全市财政进位赶超的关键一年。全市财政部门务必把握机遇,破难攻坚,锐意创新,努力实现财政跨越发展。

2012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全市经济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幸福宜春”的总目标和“保增长、兴产业、惠民生、促和谐”的总要求,坚持“稳中快进、难中取胜”,聚力培植财源,做大做优财政蛋糕;倾力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深化财政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强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为建设“幸福宜春”作出积极贡献。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 201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工作目标为180亿元,增长20.7%地方财政收入工作目标为111.4亿元,增长20.7%;财政支出力争超过250亿元,增长16.3%以上;全市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继续上升。力争实现财政总收入乡乡镇镇超1000万元,超亿元乡镇达到15个;10个县(市、区)力争全部超5亿元,8个超10亿元,其中丰城市超40亿元,樟树市超30亿元,高安市超20亿元;市本级超20亿元,其中经开区超10亿元。

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新思维新理念,唯有如此,才能在新征程上实现财政工作新的跨越。因此,做好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务必牢牢把握“一个目标”,牢固树立“三个理念”。

“一个目标”。即“做大蛋糕,做强职能”,做大蛋糕是财政工作的永恒主题和首要任务,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快进,难中取胜”,反映在财政工作中,就是要加速做大做优财政“蛋糕”。为此,财政部门要找准职能定位,更加重视稳定经济发展的职能,更加重视收入分配调节的职能,更加重视资源配置和管理的职能,积极发挥财政在“保增长、兴产业、惠民生、促和谐”中的重要职能作用。

“三个理念”。即 “大财政”理念、“大监督”理念、“大服务”理念。

所谓“大财政”,就是要跳出财政本身,把财政工作放到党委、政府工作全局去谋划。财政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手段,必须建立起与政府职能相匹配的管理模式,政府的职能到哪里,财政职能就要延伸到哪里,做到不越位也不缺位。具体来说,“大财政”体现在“四大”:一是大收支理念。即财政收支管理要涵括预算内外收支、各类基金收支、所有政府性资源以及政府性债务收支的理财管理。二是大预算理念。即财政预算要建立涵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政府债务预算等全口径预算体系。三是大经营理念。财政在促进经济增长上必须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用财政经营的理念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放大财政资金的使用功效,服务经济发展,培育财源,涵养财源,壮大财源。四是大平衡理念。提升财政平衡观念,既要突出保运转、保民生,更要主动求为,力促发展,突破单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传统平衡观念,在更大范围统筹财政资金、政府资源和财政政策,以实现政府总投入与总产出的大平衡,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保障重大事项实施,算好长远账、发展账、政治账。

所谓“大监督”,就是指建立完善“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监控”的监督长效机制。随着财政收支盘子不断扩大和财政政策面不断拓宽,财政风险也随之增加,财政监督就愈显重要,必须建立完善内外纵横紧密连结的财政“大监督”体系。其一,建立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衔接、相互制衡的“三位一体”监督体系,形成涵括财政业务和资金活动全部流程的内部监督体系。其二,建立完善预算收支执行横向监督体系。财政业务部门形成对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征缴进行监督,对部门预算执行进行审计,对部门决算实行批复的监督机制,财政专业监督机构形成对各类专项资金进行排查,对部门重点项目和重大事项实行专项审计、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监督机制。其三,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级联动的纵向监督体系。在省直管县条件下,市财政对县市区管理主要依靠财政监督手段,实行检查、指导、督促。财政监督重点对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补助资金进行全程监督,做到资金到哪里,监督就到哪里。要实现分类专项资金监督检查两年全覆盖。“大监督”理念要实现从检查型监督向管理控制型监督转变,监督目的要实现从关注和查处财政违规事项向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促进财政有效管理方面转变,最终实现从安全性和合规性监督向效益性监督转变。

所谓“大服务”,从广义上讲,是指建立“收入组织有方、公共保障有力、资源配置有效、监督管理有序”的公共服务型财政,建立一种强化公共服务,坚持依法理财,确保公开透明,突出以人为本为特征的新型财政体系。其服务主要指服务于政府履行职能,服务于公众,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从狭义上讲,是指在日常工作中的作风、精神风貌的具体展现,着重体现财政人在工作场所及工作期间应有的一种服务意识和行为规范。财政部门要将赋予的各项职能,包括财政公共预算的各项权力全部形成规范化的操作办法和流程,在此基础上,依规履职,把权力当做责任,把责任付诸工作,把工作当成服务,把服务当成大事,让财政工作时时刻刻都体现服务精神,展现财政优良的形象。

2012年,具体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更大作为:

(一)保增长促赶超,在财政支持发展上有更大作为

进一步加大对重大产业、重点项目支持力度2012年起连续三年,市、县两级财政要整合资金,建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重大产业和高科技、高成长骨干企业发展,力推“主攻重大项目、推进产业升级”活动,实现“决战工业园,跨越2000亿”。市政府对重大项目招商实施“双奖工程”,设立重大项目线索奖,对引进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重大项目提供线索的有功人员进行奖励;设立重大项目华木莲奖,对重大项目引进并促其落地、建设、投产并达产达标的有功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为此,市本级继续安排1200万元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新兴产业和重大产业发展,支持“亚洲锂都”建设;安排2000万元三年强攻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和扶持县市区工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对县级财政收入三年翻番、上台阶及财政收入增长继续实施奖励政策,对县域经济发展三年大竞赛考核评比前三名的县市区兑现奖励。市本级继续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旅游产业发展,打造“温泉之乡、禅宗圣地、月亮之都”旅游品牌。各县市区也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重大产业发展。

进一步优化财税环境2012年起,实施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税收优惠政策及服务措施40条,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为企业减负添活力。对工业园区企业,继续安排专项资金,落实好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各项扶助政策。加强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清洁生产力度,加强产品研发投入,走低碳、创新发展之路。继续做好小额贷款发放和贴息工作,鼓励和扶持创业。

进一步做强信用担保平台。通过注入实物资产或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的方式,注入市信用担保中心,用于转增资本,进一步提高其抵御风险能力,增强扩张能力,支持在全市范围内拓展担保范围。同时,各级财政信用担保平台要积极创新担保业务品种,挖掘担保优质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我市锂电新能源、科技产业等新兴企业信贷投放和担保服务,努力培植新兴财源。

进一步加大跑项争资力度。密切关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环境税改革试点和推进清理化解乡村垫交税费等公益性乡村债务试点等政策,加强研究,提前应对。密切关注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做好财政服务工作,争取上级财政更大支持,促成项目早建设,早发挥效益。对中央和省财政已经明确的民生工程及其他重要补助项目,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信息,共同做好向上争资工作。同时,进一步落实跑项争资部门协作机制和财政奖励机制。

(二)硬措施挖潜力,在强化收入征管上有更大作为

进一步完善征管办法,完善机制,硬化举措,做到“四个大力强化”:

大力强化依法征管。出台加强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等行业税收强化征管办法,依法规范税收征管,堵塞漏洞;完善评税机制,开展对工业园区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的税收清理,防止简单“包税”造成税收流失,确保应收尽收;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强化非税收入征管,要将除学校、医院收费之外的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及其他预算外收入征缴入库。

大力强化分析调度。继续完善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制度,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税收征管以及重点乡镇、工业园区的税收监控工作同时,对财政收入实行每日一调度、每旬一对照、每月一分析,加强通报督促,确保均衡入库。

大力强化税收稽查。今年,要建立市、县税收稽查联动机制,重点要加强对建筑安装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娱乐业的税收征管和房地产行业税费清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对上述行业的税收联合稽查和房地产行业税费清缴,打击违法行为,制止恶意偷逃、拖欠税费,调节经济运行。6月份前,县市区要对上述行业前两年的税收开展全面清理检查,三季度市国税、地税稽查部门将开展全市性税收稽查,稽查中查出的应缴未缴税款,将统一缴交市级国库。

大力强化信息管税。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信息管税工作体系,广泛开展部门联动护税协税,积极探索部门网络数据互联互通、信息交换共享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高效运转的税收征管“四位一体”互动机制。以财税库联网为依托,规范收入缴库管理,实现收入收缴、入库一体化,实现实时足额入库,从严防控“跑冒滴漏”。

(三)抓改革强管理,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有更大作为

努力实现七个新突破:

在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市本级要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及项目经费审批办法,加强预算约束,同时要指导县市区部门预算编制,逐步实现县市区政府工作部门预算上人代会审议的全覆盖。加强对经济开发区、宜阳新区、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财政预算编制指导和审查监督,对大额专项资金实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按省要求逐步推进“三公”经费公开。

在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全市所有县乡、预算单位和财政性资金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实现改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进一步推进公务卡改革,市本级要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各县市区要全面开展试点工作。

在完善市区财政体制上实现新突破。开展新一轮中心城区财政体制调整。在统筹考虑袁州区、经济开发区、宜阳新区、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发展、建设等任务基础上,针对性作出相应体制调整,建立一个明晰高效、互利共赢的市区新财政体制,促成市区财政共同发展格局。

在创新中心城区土地资金封闭运行管理改革上实现新突破。按照“统一收储,统一出让,统一缴库,统一结算”的原则,改革中心城区土地资金管理模式。取消袁州新城、宜阳新区、经济开发区、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土地收入过渡账户,实行中心城区土地统一运作,完善一个“笼子”进,一个“漏斗”出的封闭运行机制。

在强化城市国有资源控管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大财政”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对政府资源性收入规范管理。各级要进一步强化国有资源管理,激活城市国有资源开发权、使用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的合理变现,实行规范的市场运作,将城市国有资源变现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在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严格资金拨付审批制度,出台控管办法。进一步强化资金跟踪问效机制,有重点地推进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考评,加快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在提升财政基础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利用“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大平台,构建上下级财政部门、各级财政部门内部、财政部门与同级相关部门之间互联互通、业务办理流程相互衔接、相互制衡的信息化网络监督管理平台。切实加强对乡镇财政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完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制度。进一步完善“小金库”专项治理常态化机制,强化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建立财政监督成果与预算管理挂钩机制,将预算安排与资金使用效益挂钩。切实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足额安排到期债务偿还资金,超收安排的一部分要用于建立偿债准备金,逐步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控制债务风险。清理和控制预算暂付款,防范财政支付风险。通过基础工作规范化、监管触角全程化、机制建设长效化,将财政“大监督”理念落到实处,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四)优结构保民生,在建设幸福宜春上有更大作为

以增进民众福祉作为财政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保重点、压一般”,确保财政总支出的七成用于改善民生。在巩固已有民生工程和公共财政政策实施成效的基础上,继续落实好省50项公共财政政策,办好民生工程70件实事。2012年,要全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实施居民收入倍增、扶贫济困、安居宜居、社保普惠、产业富民、蓝天碧水、公共服务、道路畅通、和谐平安、固本强基等幸福宜春“十大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实施“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积极支持建立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规范发放、稳定增长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及时兑现农民政策性收入。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性投入,确保土地出让收益的2%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障水利投资的总量和增幅明显提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促农民增收,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和创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加大扶贫济困助残力度。今年要着力将推进扶贫开发作为财政支持“三农”工作、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财政扶持政策,继续实施整村推进、移民扶贫、雨露计划、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贫困革命老区发展等工作,加快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继续增加财政投入,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推进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加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加大残疾人和农村留守儿童帮扶力度,进一步改善孤、老、残、弱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实施安居宜居工程。从土地收入足额提取廉租房建设资金等,建立健全多渠道政府投入机制,引导各方力量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探索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三房合一”、并轨运行,加大城市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努力解决好低收入家庭和困难职工基本住房问题。通过财政补贴,引导农民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推进社保普惠工程。全面落实省公共财政政策,足额筹措配套资金,提高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部分困难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生活补助标准,扩大城乡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完善财政资助城镇职工参加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政策,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办理人身意外保险,资助城乡困难家庭子女免费入读技工学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村卫生室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增加新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发放村医养老生活补助。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的规定,确保财政教育支出达到省下达指标要求。支持高校化债工作。认真落实提高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标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试点,支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推进市县教育园区建设,提高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生活补贴标准等涉及国民教育的公共财政政策。

力推蓝天碧水工程。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大力支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积极争取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支持推进节能产品惠民、节能技改、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支持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申报和实施,推进“金太阳”工程建设。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支持力度。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治理,推动集镇、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支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森林宜春”。

推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继续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高病害猪损失补贴标准,对农房保险保费进行补贴。继续加大科技投入,落实科技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的规定,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文化投入力度,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

三、坚持崇德敬业理财为民宗旨,大力推进财政文化建设,全面树立宜春财政新形象

做好财政工作,关键在人。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和加快转型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这对财政事业和财政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市财税系统要坚持 “崇德敬业、理财为民”宗旨,以“勤勉善思、主动求为、敢于承责、精细规范、诚信和谐、清正廉洁”为核心价值观,大力塑造“五重”干部,努力建设既符合财政管理规律又充分体现宜春特色的财政文化,把宜春财政事业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坚持一个宗旨:“崇德敬业、理财为民”。崇德敬业是对财政干部的根本要求,理财为民是财政理财的根本目标,崇德敬业为基,理财为民是本,财政干部必须严守财经纪律和职业道德规范,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实现为民理财之根本目标。

弘扬六项核心价值观:“勤勉善思、主动求为、敢于承责、精细规范、诚信和谐、清正廉洁”。“勤勉善思”,即勤奋敬业、坚守信念、勇于奉献、勤出智慧、勤创活力;勤学善思,时刻了解和借鉴他山之石来提升自己。“主动求为”,即工作主动、勇于创新、锐意改革;敢为人先,思众之未所思,想众之未所想,主动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价值;善为人先,善于把财政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通盘考虑,重细化、求深化、谋实效。“敢于承责”,即敦本务实、笃信求真,面向过程敢于“立责于心、尽责于行”;面向结果敢于“问责于效,达责于和”。“精细规范”,精细就是以精益求精来提升管理,任何工作都力求做到精准地计划、精心地执行、精彩地完成,追求尽善尽美;规范就是财政管理以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做到所有工作都有规可循,有评价的标准,有问效的反馈。“诚信和谐”,诚信就是要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以诚为本、以信为先、诚信立业;和谐就是单位与干部关系上体现以人为本、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干部之间融洽相处、互帮互助、和衷共济,个人发展与财政事业互相促进、和谐发展。“清正廉洁”,即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塑造“五重”干部:“重能力、重规矩、重品行、重服务、重效率”重能力,即要体现善谋、实干、精细,做科学理财的财政人。重规矩,即要体现合法、规范、严谨,做依法理财的财政人。重品行,即要体现厚德、忠诚、清白,做廉洁理财的财政人。重服务,即要体现为民、节俭、敬业,做为民理财的财政人。重效率,即要体现责任、创新、大气,做开明理财的财政人。

围绕上述宗旨、核心价值观和塑造“五重干部”要求,要着力建设好财政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着力建设财政物质文化。目前,市、县大部分财政局已搬迁至新办公大楼上班,办公条件比以前改善不少,各地在进行设备添置,亮化、净化、绿化办公场所时,不要丢掉了文化元素,办公区也要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财政文化氛围。比如,让文化“上”墙,建财政文化走廊,等等,目的是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

着力建设财政制度文化。在加强财政宣传上,要完善机制,创品牌、树形象。切实完善财政网络管理制度,强化财政网络建设,做好财政信息公开工作,化大力气提高网络内容含量,加快更新速度,把宜春财政网真正建设成宜春财政的“窗口”和形象。完善财政信息宣传考核制度,实行分县市区和科室定任务,施奖惩。内部制度建设上,要重新进行“权力搜索”,优化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市、县财政局要重新核定科(股)室职能和岗位设置,明确机关各科(股)室职能及所设置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实行定岗、定员、定责,建立科(股)室间平行沟通协作机制,力求工作路径最短化、工作质效最优化、内部控制最佳化。考核评价机制建设上,要强化执行监督。要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观念贯穿于制度文化建设的始终,实施精细管理,推行任务督办,强化工作调度和绩效考核,不断提升执行力。市财政局将出台对县级财政部门的工作综合考评办法,加强对县市区财政工作指导和监督考评。

着力建设财政行为文化。市县两级局机关要重点开展好“一科(股)一题”、“一人一书”、“两年一训”、“五年一岗”、“一岗双责”、“双人双岗”等活动。“一科一题”,即每个科室每年有针对性地至少完成一项调研课题,把调研作为提升工作能力、正确决策的先决条件。“一人一书”,即市局每年向全市财政系统干部推荐学习一本好书,并开展“读好书、写心得、谈感悟”活动。“两年一训”,即加强干部学习培训,市、县局机关干部职工要实行两年一轮训制度。“五年一岗”,即市、县局机关科(股)室负责人实行五年一轮岗。“一岗双责”,即市、县局机关科(股)室既要对所在岗位承担的业务工作负责,还要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负责。“双人双岗”,即对“重点岗位、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等风险岗位,实行“双人双岗”制,强化风险控制和监督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年努力,打造一支“政府有形象、群众有口碑、全省有品牌,政治过关、廉洁过硬、业绩一流”的财政干部队伍。

同志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勇挑重担精神,迎难而上,排难而进,奋力拼搏,为加快推进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幸福宜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365备用网址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网站帮助 | 联系我们
    主办:365备用网址  承办:365备用网址  赣ICP备08100672号
  技术支持:365备用网址信息中心 联系方式:caizheng_xxzx@jxf.gov.cn